当前位置:首页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罗浮山管委会 > 罗浮山概况

罗浮山概况

发布日期:2024-11-12 10:24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罗浮山管委会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罗浮山自古被称为“岭南第一山”、“百粤群山之祖”,自秦汉便以“仙山”之名名扬天下。从东晋开始,以葛洪隐居罗浮山为契机,罗浮山成为闻名海内的道教名山,被中国道教尊称为十大洞天的第七大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四福地,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

       罗浮山山脉东起杨村、公庄、西至增江东岸,南连象头山,北抵龙门县的永汉、平陵,总面积约1793平方公里,其中博罗县内约1078平方公里,罗浮山东南侧方圆214.32平方公里纳入风景区开发范围,已建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一、地文景观 

       罗浮山属于花岗岩地貌,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的燕山运动,山峰432座,其中1000米以上的山峰80多座,其中著名的山峰有飞云顶、狮子峰、骆驼峰、龟峰、鹰嘴岩、朝真石等。

       飞云顶,为罗浮山四百三十二座山峰最高峰,海拔1296米。古人云“登山不到罗浮巅,举足万里空徒然”,历代名人均把登罗浮、隐居罗浮作为梦想,更把罗浮绝顶夜半见日作为追求,从飞云顶远眺,“四百峰峦江海上”,罗浮绝顶是观日、赏云、看天象的最佳地点。目前,登飞云顶的路线共有5条:①由白莲湖旁龟池登山入口,经狮子峰、索道上站平台、登山栈道步行经分水坳驿站抵达,全程约4-5小时;②乘坐新索道至索道上站平台,步行从登山栈道经分水坳驿站抵达,全程约3小时;③步行从罗浮山防火通道(在建)抵达,全程约4-5小时,防火通道修建好后开车约1小时至分水坳驿站,步行30分钟抵达;④由酥醪村徒步上山,经拨云寺抵达,全程约3-4小时;⑤由福田南楼寺步行上山,经分水坳驿站抵达,全程约2-3小时。

       狮子峰,海拔高度242米,位于冲虚古观的右侧,从远处看,此峰有如威猛的雄狮在蹲伏,伺机扑跃,因此叫狮子峰,峰顶上有玲珑别致的旷心亭,远眺可以观赏到远处的骆驼峰、玉女峰等景观,同时,这里也是饱览冲虚观仙境的理想之地,在此登亭眺望使人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感慨。

       鹰嘴岩,古称伏虎岩,位于玉女峰。岩石陡立,俊俏雅丽,视角不同则形态各异,似雄鹰,似伏虎,呵护四方百姓。罗浮山自古以来有黄大仙“哑虎巡山”、晋代名道郑思远骑雄虎出门、隋朝高僧惠越禅师设坛讲经引来神虎枕膝、意念禅师“叱虎救人”等众多与虎有关之传说,神奇美妙。

     二、水文景观 

       罗浮山是不透水的花岗岩地层构成,山体切割程度大,峭壁危崖,造就了罗浮山“山山瀑布,处处流泉”,据史料称,罗浮山飞瀑名泉有980处,据风景区总体规划,已调查出的瀑布及瀑布群有40处。其中,湖有白莲湖;瀑以白水门瀑布、白石漓瀑布、茶山观瀑布最为奇丽壮观;泉以卓锡泉、酿泉、长生井最为著名,被誉为罗浮山三大名泉。

       白莲湖,位于冲虚古观前,因昔日满湖遍植白莲而得名,明朝祝枝山曾记述白莲湖的白莲“千万计,花过巨,中大如盖,微风吹之,震撼如玉石切磋之音”。宋朝周敦颐游罗浮时,坐卧池上不忍离去。相传《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就在此获得灵感。

       长生井位于冲虚古观内右侧,相传1600多年前,葛洪挖掘此井,汲取井水炼丹,传说常饮则长生不老,故称“长生井”,是含锌的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

     三、生物景观

       罗浮山作为生境之库,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华南地区植物资源与药物资源最丰富的名山。据统计,全山植物资源种类3000多种,拥有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桫椤、金毛狗、格木等28种,天然药用植物有1240多种,最有名的有灵芝、菖蒲、还魂草、救必应、金耳环、七叶一枝花等,景区内分布有大量古树名木资源,包括宋、元代九里香、明代金丹桂、明代杜鹃花等古老花卉。

罗浮山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有陆栖脊椎动物14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1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云豹、蟒蛇,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穿山甲、大灵猫、猕猴等。罗浮山的鸟类历来以色彩为最,有白鹦鹉、红尾、朱雀、紫燕等各色羽属,其中最为神奇的是罗浮五色雀,红、蓝、黄、白、黑皆有,为罗浮山“四奇”之一。

     四、建筑景观

       博罗县东江纵队纪念馆,博罗县东江纵队纪念馆于2014年9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抗战遗址设施名录、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总面积为558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馆内设“序幕厅”、“历史陈列厅”、“红色故事长廊”、“博罗红色遗址展示区”、“红色课堂”(多功能影视厅)、“休息走廊”等,馆内展示了500多张真实历史照片,以及300多件革命文物。其中重要文物有国家二级文物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和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等。

       葛洪博物馆,建筑主体为原部队大礼堂,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迄今历经70年风雨,2016年为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专门改建而成。葛洪博物馆及周边中医药配套宣教基地共计54300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及葛洪文化长廊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外围配套宣教点共50500平方米,包括洗药池、青蒿园、百草园等。博物馆分为多媒体体验区、馆陈展示区及馆外百草科普教育区部分,其中博物馆多媒体体验区设在一楼,由序厅、鲍姑园和4D影院组成。馆陈展示区设在二楼和三楼,馆内还另设葛洪医馆,可和机器人葛洪对话。葛洪博物馆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惠州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实践基地”。

       东坡亭,东坡亭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内。据《博罗文物志》记载:该亭始建于清代。亭名由中国百杰书法家刘颜涛先生题写,亭柱上刻对联“丹灶药池留仙迹,鸟声花影得仙机”,东坡亭内有沩阳隆世储题刻的“花香静处寒天月”木牌匾。1988年该亭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坡亭对研究清代的亭台建筑风格和东坡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会仙桥,位于罗浮山冲虚古观前白莲湖畔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重修。桥长约6米,宽2.9米,高3米,桥上栏板高约0.5米。是一座全以青石砌成的单孔石桥。桥中正面栏板刻着“会仙桥”三个大字,是清代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所书。“会仙桥”源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揶揄何仙姑的典故。1988年,会仙桥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长廊,罗浮山百草油文化长廊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可利用展线长约100米,空间高5米,展览主题为《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历史长廊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草油制作技艺为线索,陈列分五个单元及前言、结束语,以文献、图片等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为基础,并辅以场景复原、声光电技术等呈现方式,使观众获得更加丰富多变的视听体验。

       青蒿园,治疟灵草青蒿之园。东晋葛洪在其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记述青蒿治疟之法,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葛洪医书记载中受到启发,成功发现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园内“青蒿治疟之源”纪念碑是2006年12月由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省罗浮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在此设立,以此纪念医药学家罗浮名道葛洪的伟大发现。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